
张育超 教授
研究能力强
推动中山医突破转型
文 /刘东皋
对於中山医学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育超而言,留在中山医大担任教职,投入研究,似乎非常的顺理成章。家住台中,就近考上中山医大,退伍后回到中山医大附设医院服务、担任住院医师、牙科部主治医师;也一路继续就读研究所、博士班,担任教职。
研究成果丰硕 三十六岁升教授
民国八十年大学毕业,八十二年即回中山医大附设医院服务;八十六年担任大学部讲师,也就读中山医大博士班,毕业后并很快升等。张育超在学术研究上有所专精与热忱,翻开他的论文期刊著作,国际SCI期刊就有一百九十多篇,尚不包括其他国内产学合作的主持与国科会的研究计画。
他到中山医大担任住院医师两年即考上研究所,在周明勇教授的指导下,在研究成绩与升等上相当快速。由於研究成绩斐然,他担任教职后,三年就升到副教授;再三年即升等为教授,那一年,他才三十六岁。
张育超很感谢周明勇董事对他的启发,让他在教学、研究与临床上,能同时并进。一般自然或社会学科的研究与教学,原就是一体两面的事。在研究有所得时,可增进教学内容知识;从教学中,也可获得新的知识体会而促进研究。但就医学这一学科来说,除了教学、研究并重,透过临床经验累积知识与研究能量,更是重要。张育超对於自己担任住院医师后,又能有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让他能够进行教学,进而在研究上有良好的成绩,并有机会在学校接任研究所所长、系主任、与院长,相当感谢周明勇老师的教导。
专长於牙周病学的张育超,担任口腔医学院长的愿景在於,任内要全力推广数位化教学与临床数位化。他希望在这两方面,都能在台湾取得领先的地位。去年,中山医大口腔医学院取得教育部六百万元补助的「Dental E计画」,即在推广数位化教学与临床的应用上。
为了让老师们对於数位化教学有所认知与共识,学校提供经费让老师有出国观摩学习的机会,看看国外牙医教学与临床已经数位化的程度;从中学习后,也回到学校规划数位化相关课程。张育超指出,台湾各医学大学在牙医数位化教学这一块,明显落后国外许多。很多临床上已经相当e化的技术,包括3D技术或VR虚拟技术的应用,能够有能力深入教导学生的老师不多,在临床上会应用的也有限。中山医大在牙医学系这一块,著力甚深,在学生技工实习设备上,周董事也投入上千万元经费引进最新设备,希望未来成为数位化教学与临床的领先学校。
教学数位化 推动Dental E计画
由於台湾社会的老人化程度相当快速及严重,张育超以「银发海啸」来形容。中山医大口腔医学院牙医学系将加强老人医学及弱势族群的医疗协助与服务。例如,因为身体状况而不能自理的老人,会推展到宅医疗;在课程规划上,也会设立老人牙医学程。
台湾有七所医学大学设有牙医系,在医学生的吸收与教育上,中山医大有其注重的特色。例如,通常中国医药大学重视学测与面试成绩,但中山医大牙医学系除了采学测与面试成绩,还重视素描、雕刻等术科成绩。这三年来,中山牙医学系的招生,注册率都达到百分之百。目前医学系教育从七年改成六年,可能会对原本只要读六年的牙医系造成威胁。但张育超希望透过培养口腔医学高阶研究人才、强化基础医学与材料之研究,重视基础与临床医学结合,以继续吸引有志从事牙医的学生前来就读。
此外,张育超认为,就师资而言,中山医大口腔医学院及牙医学系并不输其他医大。有些学校,十个博士师资中可能有四个是非具牙医师临床专业学科的博士,但中山医大自行培养住院医师就读硕、博士,既具有博士资格,又都具有实际临床医师的经验,因此师资水准在量与质的专业程度,皆不比其他学校差。这是中山医大牙医学系招生的重要优势。
为了拓展学生来源,张育超也将规划专为口腔及牙医相关人才进修的口腔医疗产业管理硕士学程。很多牙医师开设诊所多年,虽然赚钱不少,但对於更深一层的医疗管理了解有限。由於中山医大牙学系毕业校友人数众多,且多数选择开设诊所,在经营诊所一段时间后,如果想进修相关管理课程,而非学术课程,中山医大的口腔医疗产业管理硕士班就能符合他们的需求。
已创立近一甲子的中山医大,以牙科专科学校起家。数十年来,为台马培养了众多的牙医师。近一、二十年,有更多优秀毕业生也进到学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大幅提升中山的学术能力与地位。在可见的未来,在这许多校友的共同努力与促进下,中山医大在口腔医学与牙医学系所,或将成为台湾独具特色的口腔及牙医学权威。